张家港“六大提升”打造转型新样本

作者:大港城小记者 2013-10-25 11:22
机器人、再制造、页岩气……近段时间,这些时髦的关键词成为张家港转型升级的新气象。   今年以来,张家港围绕“创新争先突破年”的主基调,实施了经济实力、创新能力、生态文明、城市功能、民生福祉、社会管理“ ..
    机器人、再制造、页岩气……近段时间,这些时髦的关键词成为张家港转型升级的新气象。
  今年以来,张家港围绕“创新争先突破年”的主基调,实施了经济实力、创新能力、生态文明、城市功能、民生福祉、社会管理“六大提升行动”,谋求打造转型升级的新样本,争做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。


  【关键词】战略布局


  现代化建设“路径图”锁定“810工程”


  对照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》 及省委和苏州市委的要求,今年7月,张家港市委、市政府下发了《张家港市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3-2015)》和《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3-2015)》。
  对于两个文件的分量,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说:“这是今后三年张家港现代化建设的‘任务书、路径图’,我们将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,咬定目标、创新突破,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率先争先。”
  仔细梳理这个“路径图”,可以发现,“六大提升行动”对应的“810工程”是具体抓手,可谓重中之重。“810工程”就是以更好的质量、更快的速度、更多的亮点,精心打造十大制造业基地、十大制造业项目、十大科技载体、十大服务业项目、十大专业市场、十大生态工程、十大基础设施、十大民生工程,建设更具实力、更显美丽、更加幸福的现代化港城。
  按照“810工程”的建设要求,张家港还集成和配置“土地供应、财税支持、研发资助”等各类政策资源,切实优化转型升级环境。其中,明确提出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,确保三年“腾笼换凤”土地1.5万亩。
  仅仅几个月,就令人欣喜地看到:   再制造产业基地带着“国家级”名号迅速集聚,总投资300亿元的页岩气新材料项目落地生根,沙洲湖科技创业园雏形显现,东沙物流园扬帆起航,进口整车市场风生水起,美丽镇村建设亮点频现,疏港高速公路稳步推进,特别是富民增收、医卫服务、住房保障、文化惠民等民生工程的逐步落实,让港城百姓的幸福指数持续走高。
  再看这个“路径图”,里面还明确了一个“紧箍咒”:把资源消耗、环境损害、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,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干部绩效综合考核体系,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不低于22%。
  “十大生态工程”直指“三个目标”:三年内,大气水质要有明显改善、生态屏障要有明显加强、人居环境要有明显提升。记者了解到,张家港市仅水环境整治就将投入3.5亿元,包括疏浚河道1100多条,拆坝建桥涵300多座,建设生态河道70条。
  此外,还将投入8000万元,实施60条农村污染较重河道的治理工程,全面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。


  【关键词】
  人才支撑


  集聚“第一资源”释放创新冲击波


  近日,2013年江苏省“双创计划”引进人才公示,张家港入围数达18人,位列全省县区之首,再次彰显人才集聚的速度和广度。数据显示,从2011年起,张家港申报入选省“双创计划”及苏州“姑苏计划”人才人数始终位居苏州各县级市之首。目前,该市已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(团队)229个,自主培育国家“千人计划”等各级人才专家88名。
  姚林荣说,对于张家港这样的产业型城市而言,必须依靠科技人才,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,才能继续走在发展的前列。“张家港正大力度引进各方面人才,尤其是科技人才团队,为现代化建设积蓄‘第一资源’。”
  “810工程”提出,到2015年,张家港将力争引进和培育100名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,年销售超亿元的高科技人才企业达到100家,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达到1000名。
  与之相应的是,张家港今年将年度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从1.5亿元提升到1.7亿元。张家港还成功争取了中国科协“海智计划”在全国唯一的县级市海智工作基地,与18家海外华侨华人组织合作,构建覆盖海外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智网络。
  更为可贵的是,张家港在“轰轰烈烈”引才的同时,也有着冷静思考:人才引进不能盲目,要量质并举。为此,该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“人才项目绩效评估”指标体系。“这套评估体系将运用于人才引进全过程中,确保落户人才项目都是优良种子。”张家港市人才办主任于年中认为,人才引进并非最终目的,如何让种子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,成为张家港产业现代化的“活力因子”,才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  完善的人才项目引进机制,带来的是“第一资源”不断释放创新冲击波:2011年,张家港人才项目年度销售收入还不足2亿元,而今年人才项目销售预计可达20亿,其中超亿元企业5家。
  去年底,来张家港创业的“千人计划”人才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忻,依托当地良好的光电产业基础,牵头组建了千人计划(张家港)集成光电研究院。“光电产业全球市场规模在5000亿美元左右,要想抢下这块诱人的大蛋糕,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。”他说。目前,该研究院已集聚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、10多家公司,覆盖上游芯片设计、中间生产、下游系统生成以及市场销售全产业链,预计5年内将形成一个百亿级的光电产业园。


  【关键词】
  产业突破


  “老将新兵”齐发力,新兴产业比重三年过半


  在转型升级中,张家港本土规模企业的代表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,一直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。在“810工程”的十大制造业项目中,沙钢综合技改和冷轧板两个项目的投入就达271亿元,永钢规划转型项目总投入达110亿元。
  同样,冶金“双子星”在做大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,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现代物流:总投资300亿元的玖隆物流园,是一个集现货交易、仓储加工、物流配送、信息发布、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钢铁产业服务集聚区,沙钢力争通过1到2个五年计划的努力,再打造一个世界500强。东沙物流园总投资30亿元,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年吞吐量超亿吨、年交易额超600亿元的大型现代物流园区。
  “老将”做出转型表率,“新兵”则是马不停蹄。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液化天然气(LNG)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,产品涵盖了LNG的液化、储存、运输、终端应用等各个环节,主导产品LNG车用供气系统、撬装式LNG汽车加气站销量位居国内第一,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50%以上,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和行业标准的制订者。
  规模企业是张家港的优势,在转型升级过程中,诸多企业将目光瞄准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。江苏新芳集团在全国毛纺行业名列前茅,2011年,通过与意大利留学归国博士柳岸敏团队合作,进军激光科技,涉足激光硬化和激光熔覆技术在钢铁模具上的应用和产业化。今年,其主营业务已扩展到了激光专用装备制造、焊接机器人和3D打印机三个国际尖端领域,极具市场竞争力。
  “为企业转型和人才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,政府就要全心全意担当好‘梦想保姆’,只有放飞了企业和人才的梦想,城市的经济发展才能取得实质的腾飞。”张家港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朱立凡说。
  为引导企业更好地发展新兴产业,张家港出台了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三年振兴计划》。设立15亿元投资基金,大力发展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装备为主导的“三新”产业,以及智能电网、生物医药、动漫创意等其他新兴产业。数据显示,2012年,张家港市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825.8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8.76%。预计到2015年,该市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%。
已有956人阅读

栏目

24小时人气排行

最新文章

热门帖子

最新帖子